在美国备受赞誉的戏剧《天使在美国》(Angels in America)诞生于1991年,探讨了1980年代美国的艾滋病问题。剧中一个角色曾深思知识与创新的本质:“想象力不能创造任何新事物,不是吗?它只能再利用世界的已有元素,然后用它们组合构想和愿景。”该桥段的意图是思考人类经验的局限性以及现实中不可避免的限制,但它所描述的想象力——或者说是创造性的重构——可以带来真正的创新突破,正如《科学》杂志
长效HIV预防针剂 艾滋病病毒衣壳蛋白抑制剂来那卡帕韦(白色散点)与HIV衣壳蛋白结合,阻止衣壳的保护锥通过孔隙进入人体细胞核 过去几十年间,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但每年仍有100多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HIV),针对性的疫苗似乎仍遥不可及。2024年,全世界看到了一种注射药物的美妙前景——每次注射可带来6个月的保护。 2024年6月,一项针对非洲青春期女孩和年轻女性的大规模疗效试验(涉
探测引力子——一种被认为携带引力的假想粒子——是科学家的终极物理实验。然而,传统观点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个令人失望的估算结果表明,如果我们有一个绕太阳运行的地球大小的装置,那么这个装置每十亿年才可能捕获一个引力子。另一项计算表明,要在十年内捕获一个引力子,你必须将一台木星大小的机器停在中子星旁边。简而言之:我们探测不到引力子。 一项新的实验提案颠覆了传统观念。几个物理学家将对时空中的引力
病毒学家贝雅塔 · 郝洛西通过向肿瘤注射实验室培养的病毒,成功治疗了自己的乳腺癌,这引发了有关自我实验的伦理争议。 2020年,49岁的贝雅塔 · 郝洛西(Beata Halassy)在曾经进行过乳房切除术的部位再次发现了乳腺癌。这是她切除左侧乳房后的第二次复发,她很难再承受一轮化疗了。郝洛西是萨格勒布大学的病毒学家,她在研究文献后决定亲自尝试一种尚未被验证的治疗方法。 2024年8月发表在《
强调强度和安全性设计的木材为建筑师提供了替代碳密集型钢材和混凝土的新选择。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足球场的正对面,工人正在建造一座14层高的建筑,用作教室和教师办公室。这栋楼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建造方式:它是由人造木板制成的梁、柱和板材通过螺栓拼接在一起建成的。 木构件通过平板卡车运达后,高大的吊车会将其一一吊起、固定到位,随后,工人用金属连接件将其安装牢固。在尚未完工时,这栋建筑看起来就像组装到一半
本篇报道围绕2022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脊髓损伤分子病理与修复机制”展开。该项目由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程黎明主持完成。 骨折可以通过打石膏等方式修复,但若是骨髓中的神经组织损伤了呢?尤其是,负责“上传下达”的信号“大动脉”——脊髓——受伤了呢?只能瘫痪?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脊柱脊髓损伤再生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同济大学医学与生命学部副主任程黎明教授一直聚
本文围绕2022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超快强光场驱动的空气激光研究”展开。该奖项由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刘一教授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完成。 如何低成本高灵敏监测大气污染物的含量一直是光学远程遥感技术研究的重点。对于大气遥感应用而言,一个理想的方式是直接以空气为增益介质,利用短脉冲强激光的远程激发作用,在大气中任意位置制造出高亮度激光,用于探测大气中
20世纪末,很多人都在讨论即将到来的21世纪到底是信息技术的世纪,还是生物技术的世纪。但是,现在我们已经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21世纪既是信息技术也是生物技术的时代,更是两者的交叉融合,这种交融很有可能带来更多、更新的机会。 交叉科学的重要性 科学,可以说是“分科之学问”。人类迄今获得的知识已经浩如烟海,单凭个人的能力已不可能掌握全部的科学知识。而科学被划分成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这种分
放眼我们这个星球地表万物万景,除了日月星辰、山川洋流,就是各种类型的土木结构建筑。因人口总量、经济规模不断增加,人类构筑物还会在地表上持续扩增。在可持续发展理念被大多数人接受的今天,这些构筑物的善后问题越来越受关注。所谓构筑物善后,一是指其过了服役期,也就是不能继续使用后让其回归构筑物基材——砂砾、石子、钢筋等;二是把构筑物视同生命体,在服役期内就开始介入对其“健康”状态的“体检”,发现问题后找到
2024年3月,澎湃新闻·对齐Lab针对普通人如何使用和看待人工智能(AI)进行了一项大型调查,并发布《2024年人工智能公众态度调查报告》。报告指出,面对人工智能,很多人处于“短期积极、中期期待、长期担忧”的状态;大部分人(65.7%)觉得AI对自己是“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还有9.9%的受访者说过去一年AI技术的进步对自己只有积极影响,认为对自己消极影响更多或只有消极影响的人只占到了8.0%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上海市重点智库、人才理论研究基地)有一项研究显示,美国集成电路领域尖端人才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比例为1.6:1:1,而中国的这一比例为6:3:1。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我国尖端人才分布与美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尖端人才主要分布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而分布在企业的相对较少。这一极其不均衡的结构笔者认为是制约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的主要原因。因此,需着力改变整体的尖端人才或高层次人
覆性技术被称为“改变游戏规则”“重塑未来格局”的革命性力量。如何助推颠覆性技术的涌现成为国家科技战略的重中之重。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在推动颠覆性技术突破方面构建了独特的创新管理机制并获得卓越成效,各国学习借鉴DARPA经验开展了诸多有益探索。本文系统分析了DARPA在颠覆性技术创新管理模式上的经验,并对比分析其他类DARPA机构的适应性调整,为颠覆性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的探索提供参考
为推动美国科学技术达到新的高度, 美国组建了由将近70位各行各业的引领者组成的专家团队, 以共同商议制定“美国科学技术愿景”的具体内容。 美国的科学成就不是意外。它是数十年来美国政府对于基础研究大笔投资驱动的结果,这些投资反过来培育了本土和外国人才,推动科研转化,为经济添柴加薪,改善民众健康,强化国家安全。全世界已经从这一模式的推广中获益匪浅。同时,在很大程度上,美国和其他国家之间因合作推动
当一篇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论文接受审查时,纠正科学记录意味着要与更大的问题作斗争。 2023年7月一个闷热的日子,一群志同道合的数据专家围坐在布拉格老城历史悠久的“金老虎”酒吧的一张桌子旁。他们在互相调侃谁看上去最像中世纪的人,空气中洋溢着一股温和但又带着点愠怒的情绪。这个数据专家小组正在讨论科学出版物中篡改图像、伪造数据的问题。没过多久,就有人拿起一部手机在众人中传阅,屏幕上是一张黑白图像,篡改
是时候让你的组织和员工开始为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做准备了。根据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的《2024年技术大趋势报告》,这三种技术趋势将改变公司、政府和大学的运作方式,还将影响员工所需的新技能。这一整合了近二十年发展的大趋势,预计将对社会、技术、生态、经济等产生重大影响。 来自亚洲、澳大利亚、欧洲、拉丁美洲、中东和美国的50多位专家为这份报告提供了他们的观点。这些专家涵盖了
北京时间10月13日晚,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研发的重型运载火箭——星舰——进行了第五次发射试验。俗称为筷子的发射塔机械臂成功地回收了一级火箭,基本达到了此前的预期。这一进展已选作2024年《科学》杂志年度十大突破之一。 星舰的每一次发射,在国内媒体和社交平台上都能引起相当极化的争论。一种声音认为,星舰发射总有纰漏,甚至在第一次发射时,马斯克本人还在SpaceX公司的发射大厅庆
1955年9月1日,瑞士和美国(双重国籍)生物化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埃德蒙·费希尔(Edmond Henri "Eddy" Fischer)以及美国生物化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埃德温·克雷布斯(Edwin Gerhard Krebs)率先联袂破译并阐述了可逆蛋白质磷酸化(RPP)调控机制。1955—1958年,二人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陆续发现了蛋白质激酶、蛋白质磷酸酶及其相关特性,凭借这些杰出成就赢得19
安德鲁 · 沙利曾与他的宿敌罗杰 · 吉列明共同分享诺贝尔奖。 他们为研究大脑如何控制激素铺平了道路。 内分泌学家安德鲁·沙利(Andrew Schally)于2024年10月 17日去世,享年97岁。他曾因分离和合成神经激素的工作而获得诺贝尔奖。神经激素是由专门的神经细胞产生的化学物质,可调节人体内的多种生理过程。 沙利的探索始于1954年,当时他接触了英国研究人员杰弗里·哈里斯(G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