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学本质上是一门观测科学,高精度、高分辨率的观测仪器、测试设备是地球物理学发展进程中的“ 前哨”[1]。地球物理仪器在国防、资源探测[2]、自然灾害监测[3]和工程质量检测[4]等领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伴随着精密机械、电子、光学、量子传感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对地球物理仪器需求的不断增长,同时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专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我国地球物理监测仪器研发
[摘要] 磁场传感器在资源勘探、工业生产及地磁检测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电类磁场传感器稳定性好,但存在易受化学腐蚀、成本高、体积大,以及抗干扰能力差等缺点;相比之下,光纤磁场传感器具有结构紧凑、高精度、体积小和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点。现有的光纤磁场传感器根据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4类:基于磁致伸缩材料、基于磁流体材料、基于法拉第效应、基于光纤激光器。特别是基于磁致伸缩效应的光纤磁场传感器,在
[摘要] 以某型国产航空重力仪为例,介绍了三轴惯性稳定平台式航空重力仪的工作原理、设备组成,以及外场性能测试方法。通过误差模型分析,指出高精度水平姿态保持是进一步提高航空重力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并建立了惯性稳定条件下平台旋转结合Kalman滤波误差估计的旋转组合标定方法,在保持惯性元件标校精度的基础上,提高了外场实施的效率。另外,根据航空重力测量的特点,总结了一套包括静态精度测量和动态精度测试
[摘要] 针对在动基座下可靠评价重力梯度仪测量精度的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重力梯度仪实验室动态精度评价方法。首先,提出了一种近似均匀重力梯度环境的构建方法,通过长方体型质量体的对称分布在局部空间范围内形成近似均匀的重力梯度激励,激励幅值达到62.4 E,不均匀度优于1.3 E;其次,以重力梯度仪在实验室动态条件下能否敏感质量体移动产生的引力梯度激励为评价准则,提出了重力梯度仪实验室动态精度评价方法;
[摘要] 电磁扰动是一种有效的地震前兆观测手段。感应式磁力仪作为捕捉电磁扰动的关键设备,具有灵敏度高、动态范围大、频带范围宽的特点,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各类仪器频带不同,观测频段不一致,使用的范围也不同,能满足地震低频电磁扰动观测需求的仪器较少。本文通过对自主研制的感应式磁传感器和通用数据采集器集成设计,组成地震低频电磁扰动监测仪观测系统。首先阐述了电磁扰动监测仪的系统组成,介绍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摘要] 应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新型便携式地震监测设备研发”在云南南部小江断裂带南段(玉溪和红河州地区)建设的密集台阵磁力仪观测资料,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Z分量产出数据进行质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站点间的地磁Z分量日变同步差值标准方差稳定在0.86~1.17 nT之间,磁静扰日的相关系数高达0.9720~1,表明了日变形态、日变幅值以及磁静扰日之间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特征。研究
[摘要] 近年来地磁观测台站受高压直流输电、地铁、车辆等干扰的情况越发严重,全国地磁秒采样台站中约有35个台站遭受到车辆干扰,影响了地磁观测数据的完整率和有效率。本文利用3台GM4磁通门磁力仪在红山地磁台对不同类型车辆在不同方向、不同距离、不同速度下开展野外干扰试验,分析地磁场水平分量H、垂直分量Z和磁偏角D的定量变化。结果表明,动态车辆行驶方位可由地磁偏角D分量变化形态判断,在空间上动态车辆不同
[摘要] 地磁相对记录室温度的变化会对相对记录数据产生偏差,从而对地磁基线值造成影响。本文利用中国40个地磁基准台2021—2023年相对记录室年温差和日温差的观测数据,结合数据结果分析了各个台站相对记录室的建筑方式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相对记录室年温差小于10℃的台站约占统计总数的70%,日温差小于0.3℃的台站约占统计总数的85%;地磁相对记录室的保温效果越好,对温度的影响就越小
[摘要] 利用川西地区2017—2021年多期地面重力观测和地磁观测资料,对马尔康MS6.0地震进行分析,并使用重磁场年变归一化融合分析结果对地震的发震位置进行分析,获得了融合分析结果和马尔康地震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区域重力场异常变化与川西地区断裂带在空间上关系密切,马尔康震中地区重力场变化较为微弱,变化量等值线始终在零值线左右,但在周边地区变化剧烈;岩石圈磁场年变化结果显示,震前岩石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