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介绍了从深至浅完成对茅山断裂北延立体式综合探测方法。使用重力场资料解译和大地电磁勘探初步定位断裂,随后通过浅层地震勘探进行精确定位,最后根据跨断点的小间距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探测法捕获了上断点并研判其第四纪活动性。研究发现:①茅山断裂带继续向北延伸入镇江市区,茅山断裂带北延段切割深度至少延伸至中地壳区域;②茅山断裂带北延段浅部区域表现出正断性质,倾向东,走向北东,视倾角约为60°,
[摘要] 本文基于湖南地震台网2009—2022年间记录的778个地震事件波形及其观测报告,开展波形互相关分析,设定重复地震筛选条件为:同时被至少3个台站记录,且互相关系数不低于0.8。共识别出重复地震对149组,占地震总数的14.5%。通过研究这些重复地震对,对湖南地震台网的定位水平和震相拾取精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湖南地震台网的水平定位误差约为3.5 km,垂直定位误差约为3 km;Pg
[摘要] 蓟县地震台是天津地区唯一的基岩出露台,台站两套VP宽频带倾斜仪分别安装在新山洞和小辛庄山洞。通过对蓟县台的两套VP宽频带倾斜仪数据内在质量、同震响应、环境影响、仪器维修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以2023年为例,两套仪器的潮汐因子稳定性均较好,由于摆系故障,新山洞VP宽频带倾斜仪NS向精度比较差。通过2018—2023年对比,小辛庄山洞VP宽频带倾斜仪具有明显的年变形态,新山
[摘要] 2014年9月山西省地震局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山西北部恒山断裂带区域共同建设了地磁台阵,布设了5台GM4型磁通门磁力仪,安装于代县、山阴、应县、繁峙和怀仁,以获取区域场地磁三分量观测资料,台阵的5个测点位于高压直流输电晋南线接地极附近。通过对比山西地磁台阵5个测点GM4型磁通门磁力仪与其他台站地磁秒数据,量算出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晋北—南京)对山西地磁台阵地磁数据干扰幅度,对
[摘要] 本文选取易县地震台2020—2022年TJ-2体积式应变仪监测数据,对该时段体应变数据的连续性、完整性、年漂移量、精度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自然天气变化、观测系统故障、人为干扰对监测数据的影响,讨论易县地震台TJ-2体积式应变仪的映震能力。研究表明:①易县地震台TJ-2体积式应变仪运行状态良好且监测数据质量较高;②自然天气变化(降雨、气压)是影响易县地震台TJ-2体积式应变仪监测数据的
[摘要] 梳理了河北地球物理站网7个中心站48个站点涵盖的场地环境典型事件, 涉及到形变、地电、地磁和流体4个学科。全年共记录到事件91条,受影响仪器26套。选取典型的高压直流输电、设备漏电、水(油)井泉抽水、水库水位涨落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事件发生过程进行详细分析,找到其规律及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为异常核实,分析预报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场地环境; 跟踪分析; 影响因素; 典型
[摘要] 宋代遭遇了远古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链−第3次气候寒冷期、940年长白山火山的千年大喷发、1038年以后的一系列地震和地震水患,严重地冲击了社会。本文介绍了地震的3种基本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重点讨论了中国的火山分布、火山地震的类型和近代火山喷发的实例,火山与浅源地震、火山与深源地震的关系。我国的深源地震主要位于吉林省珲春地区,与日本海沟的板片俯冲有直接关系。最后,简介
我国空间技术应用于地震科学研究已有近50年的历史,从最早的活动构造识别,到基于红外遥感、GNSS的地震监测和地震灾害的遥感评估,空间技术以其高动态、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多参量等特征,已经成为地震科学研究和防震减灾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并以其地球多圈层联合观测和全球信息获取,为破解地震预测科学难题提供了全新机遇。 近年来,随着“张衡一号”电磁监测卫星计划、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和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
(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海建(中国地震局发展研究中心) 丰光亮(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王永哲(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王 建(西南科技大学) 王 喆(北京市地震局) 田宝卿(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冯 蔚(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危自根(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刘 泰(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孙云强(福建农林大学) 孙 磊(复旦大学)
顾 问: 陈运泰(中国科学院大学) 陈 颙(南京大学) 许绍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张国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王椿镛(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张培震(中山大学) 陈晓非(南方科技大学) 高孟潭(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主 编:李小军(北京工业大学) 副主编: 吴庆举(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蒋长胜(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金 星(福建省